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丁丁冬冬学识字(二)2》教学设计之一,目前2025-2026衡水金卷答案网已经汇总了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丁丁冬冬学识字(二)2》教学设计之一的各科答案和试卷,获取更多{{papers_name}}答案解析,请在关注本站。
成都七中2021~2022学年度上期高2022届一月测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勤俭节约思想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绵延至今,已经成为中国人具有标识性的美德。对勤俭节约思想进行伦理溯源,有助于厘清勤俭节约的内涵特质和精神本质。原始初民运用简易的工具对自然进行有限开发,所得物资有限,为了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生存,必须以“勤”开源,以“俭”节流。故而,勤俭节约最初属于生存论层面,是对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的要求。勤俭节约从生存论层面转变为思想价值层面且获得较高的道德地位,成为修身教育的重要内容,要归于先贤的伦理论述和精神提升。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道家强调无为而治,知足不争,认为“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对物质的。望必然成为生存的负担,唯有“去甚,去奢,去泰”,才能保证自己立于不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则从正面提出“俭近仁”的伦理要求,将节俭视为重妥的美德,强调通过克制对物质的欲望,完成个体人格的自我提升。后人对先秦伦理中思想作了进一步阐述。三国时的诸葛亮所著《诫子书》中的“俭以养德”流传甚广:“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北宋时的司马光专门为其子司马康撰写了《训俭示康》,强调“德者皆由俭来也”。就这样,节俭不断与美德相连,使“节俭”再是个体行为层面的特殊事件,而上升到具有普遍意义的精神层面,成为少文化认同。勤俭节约作为道德精神在微观上有助于个体的善,也作为伦理规范在甲一上引领家庭和国家的善,是持家和安邦的共同价值要求。以“勤俭节约”家从而治国、天下,是历来家训家规家风中的重要内容。对子孙后代强调勤.在通过勤劳来开源并创造劳动成果,通过节俭保存家庭实力。更为重要的是,希仔孙后代认同勤劳能创造价值的正确劳动观,从而践行“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道德意志,通过每个成员的努力,使家庭生生不息,繁荣昌盛。“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在家国一体的伦理文化作用下,“克勤克俭”的思想从家庭层面进一步扩展到国家层面,强调“足国之道,节用裕用,而善藏有余”的安邦之道。墨子的《节用》《节葬》《非乐》是专门论述勤俭节约的重要文章,强调无论是个人修养还是国家运行,都是“俭节则昌,淫逸则亡”。“人无俭不立,家无俭不旺,国无俭必亡”,“俭以养德”的道德劝诫与“俭以
本文标签:
师大名师金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