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GX]一试题,目前2025-2026衡水金卷答案网已经汇总了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GX]一试题的各科答案和试卷,获取更多{{papers_name}}答案解析,请在关注本站。
重庆市高二历史考试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选择性必修3前三单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如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亿.墨家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己任,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孟子评价墨子的“兼爱”是“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这最能说明墨家长人主张仁政爱民B.关注社会现实C.强调自强不息D.崇尚“天人合一”区C2.对于道德与政治关系的看法,春秋时代的孔子讲,“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战国时代的韩非却说,“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上述分歧产生的主要敬原因是A.学术观点的争鸣B.生活环境的迥异杯C.政治立场的不同D.价值取向的差异相3.有学者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模式上建立了“礼仪之道”,在人格模式上建立了“君子之道”,在行为模式上建立了“中庸之道”。该学者意在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B.包容性A.独特性D.多样性C.连续性4汉末的佛教理论文章(理惑论在阳释何为佛道时讲道,“道之言导也,导人至于无为,牵之无前,引之无后,举之无上,抑之无下,视之无形,听之无声:四表为大婉餐其外,毫厘为细,间关其内,故谓之道”,用道家之道来表述佛教之道。上述做法A.目的是融合佛道思想B.影响了中国人的哲学观念C.说明佛教提倡无为而治D,有利于人们理解佛教理念【高二历史第1页(共6页)】·23-359B·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