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中同卷·2022-2023学年度高考分科综合测试卷 全国乙卷 语文(一)2,目前2025衡水金卷答案网已经汇总了衡中同卷·2022-2023学年度高考分科综合测试卷 全国乙卷 语文(一)2的各科答案和试卷,获取更多{{papers_name}}答案解析,请在关注本站。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4衡中同卷分科综合卷语文答案
2、2024衡中同卷高三一轮答案语文
3、衡中同卷2023-2024高三语文
4、2024衡中同卷语文
5、2024衡中同卷分科综合卷全国三卷
6、2024衡中同卷语文答案
7、2024衡中同卷全国三卷
8、2024衡中同卷高三二轮专题卷语文
9、2024衡中同卷语文二答案免费网站
10、2024衡中同卷高三一调
2)
(摘编自席泽宗《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社会功能》)材料二:从远古时代开始,各民族都有观察天象、解释天象的冲动。这份冲动不仅出于实用需要,也源于面对浩瀚宇宙产生的敬畏之情。这两个方面几乎是一切民族起初都具有的。不过,随着文明成型,各民族走上了不同的文化发展道路,那种原始的敬畏之情也有了不同的表达方式。古希腊天文学本质上是一门几何学。古希腊人认为,宇宙是一个天球包地球的结构,所有的天体都镶嵌在天球上随天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研究这些运动,是古希腊天文学的根本目标。古希腊人把天体的匀速运动看成是遵循理性的最佳范本,于是,那种原始的敬畏之情转化为对理性的坚定追求。德国哲学家康德有一句名言:“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这就是我们头顶的星空和我们内心的道德律。”自古希腊以来,西方人便把宇宙作为理性的代表,把对宇宙的着迷视为追求理性的一种标志。同样,古代中国发达的天文学也不只是为了农业生产,把节气定到几分几秒,对农业生产来说并无太大意义,中国古代天文学最强大的研究动机来自天人合一的观念,以及由之衍生出来的种种文化观念和制度。天人合一的思想影响了中国的政治文化,也影响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推动天文学发展的那种原始的敬畏之情,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表现为对贯通天人的政治秩序和伦理秩序的忠实维护。在古代中国,不只是皇帝需要天文学来维护秩序,普通百姓也需要。传统社会里,老百姓做大事之前都要看一下老皇历,看看哪天是黄道吉日,哪天流年不利。这些老皇历就是天文学家为“敬授民时”而编制的历书。因此,中国古代天文学就其研究动机而言,是政治星占术,是日常伦理学,一言以蔽之,是礼学,而不是希腊意义上的“科学”。把中国古代天文学与古希腊天文学共同视为“科学”的最大理由是,中国古代天文学把“推算预报”日月行星的位置作为重要内容,并且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推算方法。这套推算方法,被称为中国古代的数理天文学,与古希腊数理天文学相对应。然而,我们必须意识到,古希腊数理天文学之所以用“几何建模”的方法去研究行星,是因为他们相信,宇宙的运行本来就是遵循几何规律的。相反,中国古代天文学家眼中的“天”有意志、情感。因此天是人格化的上天显灵的场所,而不是希腊天文学家眼中秩序和定律的场所。(摘编自吴国盛《科学与礼学:希腊与中国的天文学》)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古代天文学重视对天文现象的观测、记录和诠释,古希腊天文学则与之相反,反对观察天象。B.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创造的天文历法,也是农业生产的指南,体现了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应用性。C.中国古代与古希腊的天文学家都形成独特的推算日月行星位置的数理天文学,但两者是出于不同的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