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普试卷 202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试题(二)2语文答案,目前2025-2026衡水金卷答案网已经汇总了学普试卷 202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试题(二)2语文答案的各科答案和试卷,获取更多{{papers_name}}答案解析,请在关注本站。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
1、学普试卷2024高三第一次
2、2023-2024学普教育试卷高三语文
3、学普试卷2024第三次模拟版
4、学普试卷模拟版答案2024语文
5、学普试卷冲刺版2024第二次
6、学普试卷2024模拟卷
7、学普试卷的所有答案2024语文
8、学普试卷2024语文答案
9、学普试卷2024语文答案
10、2023-2024学普试卷语文联考版答案
可,句意2分)(2)你之前未讲时,我自认为(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没设有变化,等到听你论说后,我(发现自己的)过失如此惊人。(“向”“所行”“及”每点各1分,句意2分)【参考译文】材料一:贞观十一年春正月,唐太宗营造洛阳的飞山宫,(不久)后,特进(官职名)魏征上疏说:“隋炀帝依仗国库富足,国力强大,不考虑后患,穷奢极欲,使老百姓贫穷困苦,以至于自己被人杀死,国家也成为废墟。陛下拨乱反正,应当深思隋朝灭亡的原因,我大唐得天下的原因,撤掉高大的殿宇,安居低矮的宫殿。假如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加增修扩建,承袭旧的宫殿又加以华丽的装饰,这便是以暴虐代替暴虐,灾祸必然到来,江山难以得到却容易失去,能不好好考虑吗!”二月甲子(初九),太宗出巡到洛阳宫,有官员被降罪。魏征劝谏道:“这并非陛下巡幸各地的本意。从前隋炀帝暗示各地郡县进献食品,视其进献多少做为赏罚的根据,所以天下百姓叛离。这是陛下亲眼所见,为什么又要效法他呢?”太宗惊叹地说:“没有你,我听不到这类话。”五月壬申日,魏征上奏疏说“陛下从善如流的心志不如以前,闻过必改的方面比过去少,谴责惩罚渐多,逞威发怒越来越严厉了。而且当年隋朝府库仓廪的充实与户口甲兵的强盛今日如何比得上!然而隋朝自恃富强频繁劳作以至国家危亡,我们自知贫弱与民清静而使天下安定安定与危亡的道理,明明白白就在眼前。希望陛下从隋朝吸取教训,去除奢侈遵从节约,亲近忠良远离邪佞,施行过去的恭谨勤俭。”八月,甲子(十二日),太宗对侍臣说“上密封的奏章的人都说朕游猎太频繁。如今天下无事,武备的事不能忘记,朕时常与身边的人到后苑射猎,没有一件事烦扰了百姓,这有什么害处呢?”魏征说:“先王惟恐听不到他的过错。陛下既然让大臣们上密封的奏章,就应该让他们无拘束地陈述意见。如果他们的话可取,自然会对国家有利;如果不可取,也没有损害。”太宗说:“你说得很对。”对上密封奏章的人都给予慰问后让他们回去。材料二:贞观十一年,太宗对魏征说:“近来我行为的得失及政治教化,比以前如何?”魏征回答说:“如果就恩泽声威所能达到,远处的外族前来朝贡的情况来说,与贞观初年相比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如果从德义与百姓暗通,人民的心悦诚服来说,比贞观初年又相差很远。"太宗说:“远方外族来归服,应当是由于施与德义,过去的功业为什么反而更大呢?”魏征说:“过去天下未安定,常把德义铭记在心。不久因国内安无事,逐渐增加骄奢自满的情绪。所以功业虽然盛大,德义终究赶不上贞观初年。"太宗又说:“我做的事比以前有哪些不同?”魏征说:“贞观初年,(陛下)担心别人不进言,引导大家规谏。三年以后,(陛下)见有人进谏,能高兴采纳听从。最近一两年来,(陛下啊)不喜欢别人进谏,虽然努力听取和接受,而内心始终不高兴,实在有为难的样子。”太宗说:“确实如你说的,除了你是没有人能说出这样的话的。人都苦于不能自己察觉毛病,你之前未讲时,我自认为所做的事没有变化,等到听你论说后,我(发现自已的)过失如此惊人。你只要保持这样忠心,我终究不违背你的话。”14.A(“实写送别情景,虚写别后怀念”错,送别情景是虚写,别后怀念有实有虚)15.(1)故事叙述性强。全词有时间(别时的“良夜”,别后的时日漫漫),有地点(旅舍、津渡、斜径等),有主要人物(行人及送行的人),有比较完整的中心事件(送别)。(2)故事情节完整。河桥送别、别前聚会、骑马送别、别后归途、旧地怀念几个场景相继,完整呈现故事过程,体现出离情别意。(3)故事发展跌宕起伏。词作时空变化无痕,故事发展曲折有致。上阕河桥送别是回忆往事,下阕“何意重经前地…斜径都迷”是描述当前,呈现出时空的大变化、大转折,使故事发展跌宕起伏。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