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pers_name}}答案解析,请在关注本站。

">

永寿县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一试题试卷及答案答案(历史)

10

永寿县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一试题试卷及答案答案(历史),目前2025-2026衡水金卷答案网已经汇总了永寿县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一试题试卷及答案答案(历史)的各科答案和试卷,获取更多{{papers_name}}答案解析,请在关注本站。

大单元学三步一体高效训练讲评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记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第17题20分,第18题20分,第19题12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冬,武帝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董仲舒就是在这次贤良对策中被列为上第的。其后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重选举取士,于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冬,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察举正式成为一种制度。察举的科目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经常性举行的科目,称作常科,一般是每年由州郡长官按规定的名额、标准向朝廷举荐人才;另一类为特科,是皇帝根据需要临时指定选士标准和名目的科目。察举常科中最主要的是孝廉科,各郡每年按人口比例荐举孝廉,均20万人口荐举1名,不足20万人口的郡隔年或隔两年荐举1名。儒家强调为人立身以孝为本,任官从政以廉为基。可见察举制推动了“在家为孝子,出仕做廉吏”风气的形成和发展。但在实际实行过程中,德行的考察难度较大,难免名不副实。—摘编自徐晓飞、宛佳宇等《汉朝人事制度》材料二明朝恢复科举制度后,南方人垄断了科举入仕的阶梯,引起了北方士人对元朝的怀念。元朝规定,各地选三百人赴会试,中选者一百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各二十五人。另外参加会试的三百人中,汉人和南人也是各占七十五名,由此可见,当时北方“汉人”入仕的机会远大于明初。明仁宗在科举考试中以“南六北四”为录取原则实行南北分卷。南北分卷后,北方文士在登科进仕上获得了更多机会,他们积极参加科考为明政府服务。北方士人积极研读诗书,学校也明显增多。—摘编自靳润成《从南北榜到南北卷—试论明代的科举取士制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察举制的利弊。(10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朝科举制南北分卷的影响。(5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浅谈从古代中国选官制度中得到的启示。(5分)答案:(1)利:察举各科设置之初,体现了选贤任能的原则,有利于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形成尊重人才、注重德行的民风;采取分区定额的方式分配孝廉名额,有利于社会阶层的良性流动和社会秩序的稳定。(5分)弊:察举用人的大权掌握在州郡等地方官手中,被权门势家所把持,导致作伪成风,被举荐之人的素质得不到保障;察举选才虽标明所选之人要德才兼备,但实际上仍重德轻才。(5分)(2)影响:使北方士人获得了更多入仕机会;增强了北方士人对明朝政权的认同感;推动了北方文化教育的发展。(5分)(3)启示:选官制度受到时代和政府政策的影响;应根据时代发展实施改革;适宜的选官制度有助于社会稳定。(⑤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为避免文官队伍滋生腐败,滥用职权,西方各国在廉政法规、措施建设上用心良苦,用力颇多。西方各国十分重视从管理体制上约束文官的行政权力。比如,在经济管理体制方面,西方政府官员同经济界是完全脱钩的,真正实现“政企分开”,消除了官员以权力谋取经济利益的可能性;在人事制度方面,西方各国的换届选举及高级官员的高度流动性,减少了官员贪污腐败的可能性。为建设高素质的文官队伍,西方各国在官员的任用、考核方面切实采取了严格的措施:一是在文官的选拔任用上,普遍实行公开考试,等竞争;二是严格考核、督察,使入门后的文官人员不敢懈怠。“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西方各国均规定,行政活动必须公开、透明,以使监督机构实施有效监控。西方各国均实行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以此稳定文官队伍,使文官工作尽心尽职,没有非分之想。一摘编自时聪《西方文官制度中的廉政机制及其借鉴启示》材料二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首先是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开始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必须紧紧围绕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来进行布局,提前和滞后都会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这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的一条重要经验。我们今天的千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是把过去的制度推倒了重搞一套,而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勇于进行创新。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创新,往往涉及人们的思1025ZCYK·历史-R-选择性必修1-AH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