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23-2024学年度八年级第二学期阶段性学习效果评估(A)历史(人民教育)试题,目前2025-2026衡水金卷答案网已经汇总了陕西省2023-2024学年度八年级第二学期阶段性学习效果评估(A)历史(人民教育)试题的各科答案和试卷,获取更多{{papers_name}}答案解析,请在关注本站。
2024年6月绵阳南山中学2024年春季高2022级期末热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答案】C【解析】据题干可知,该墓葬“玉蝉”等玉器较多,且墓葬等级较高,说明该文化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工艺和技术,且出现了阶级的分化,其原因便在于生产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故选C项:母系氏族社会的典型特征为公共墓葬,没有明显的阶级差异,故A项错误;新时期时代晚期出现阶级分化,故B项错误;国家的初始形态的产生应综合考察多种标志,仅凭一座墓葬的随葬品和墓葬形制不足以推出,排除D项。2.【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周人在灭般后,开始强调“天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取决于君主是否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能否保民。这反映了周人开始关注民众(民)的地位和君主对民众的责任,这恰恰是民本思想的一种体现,故选B项;原始民主传统的影响指的是: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影响朝政,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题目描述的是政治思想的变迁,并无涉及原始民主传统,排除A项;题目描述的是政治思想的变迁,而不仅仅是统治者个人修养的提升,排除C项;在周朝及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神权仍然在政治生活中占据一定的地位,D项史实错误,排除D项。3.【答案】D【解析】四则材料分别代表了儒家、法家、墨家和道家的人才观。老子认为圣人治理国家应排空百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腹,减弱百姓的竞争意图,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与选贤任能的理念无关,故选D项;儒家“天下为公”认为应采取禅让的方式推举统治者,符合故选贤举能的理念,排除A项:法家“因任而授官”即根据才能授予官职,排除B项;墨子主张敬重有才能的人,使其享有富贵荣誉,反映了选贤任能的理念,故排除C项。4.【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毋令吏以苛徭夺黔首春夏时”可知秦朝重视农业生产,根据材料“赀(处罚)丞…各二甲”可知秦朝处罚违反法令者制作武器,体现其对军事的重视,故选B项:材料提及的是“丞相”对“郡县”下达命令,反映的是央地关系而非君相关系,故排除A项;仅从材料的规定中无法看出秦的统治残暴严苛,排除C项;秦推崇法家思想而非儒家民本思想,排除D项。5.【答案】D【解析】据材料“皆为郡县”“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可知,秦朝郡县制和汉代尊崇儒术,是秦汉时期国家统一和大一统思想观念在国家构建过程中的实践,推动了大一统国家的构建,故选D项;君主专制是一种决策方式,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材料没有体现,排除A项;家国同构是一种治理模式,就是保持国家治理与家庭治理的同质化,使个人的家庭伦理和爱国情怀高度一致,体现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的融合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华夏认同观念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是周边的民族内心产生的对华夏族的认同感,与材料郡县制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无关,排除C项。6.【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了西汉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东南亚、印度、波斯进行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