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2024届新高考“大数据赋分”诊断性联合考试(2024.4)试卷及答案答案(语文),目前2025衡水金卷答案网已经汇总了贵州省2024届新高考“大数据赋分”诊断性联合考试(2024.4)试卷及答案答案(语文)的各科答案和试卷,获取更多{{papers_name}}答案解析,请在关注本站。
试卷及答案答案(语文))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无邑不城”是人们对中国古代都城的既有印象,但这个看法和考古学观察到的现象相悖,中国汉代以前的都城是没有城墙的。B、聚落这个概念,涵盖了城市和村落,聚落形态既可以按照发展阶段的不同进行划分,也可以按照防御设施的有无进行划分。C.战国时期的韩都新郑以宽深的河谷为天然屏障,修筑了城墙和城防道路,以加强军事防御,体现了列国对峙的时代特点。D.研究中国古代都城城墙的历史变迁,对我们观察北京、上海这样的现代社会国际大都市的城市形态具有积极意义。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广州市,“小北”等和城墙相关的名称,随着城墙拆除已成为路名。这可能与城墙限制城市经济发展,及防御需求弱化有关。B.从《过秦论》中的“践华为城,因河为池”可以推知,国家防御可以充分利用自然条件,这和本文的相关观点一致。C.秦咸阳城和汉长安城遗址至今都没有发现城墙,除了现有考古材料,《左传》中的相关记载也提供了文献证据。D.人们普遍认为都城都应该有城墙,这个误解与先前考古工作中未能发现更多证据有关,也与对城市本质理解不当有关。3.根据材料内容和下面表格,下列选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有无城墙都城存废时间朝代典型都城遗址无17001500BC夏/商?偃师二里头无1350~1000BC商殷墟1000~771BC西周丰镐、岐邑无无770~403BC春秋周王城、晋新田、楚郢都有403221BC战国周王城、齐都、韩都、赵都、楚郢都、燕下都350~207BC战国-秦咸阳无无202BC~23AD西汉一新莽长安无25~190AD东汉洛阳A.西周的丰镐、岐邑存在时间长于韩都新郑,可见城市存亡并不取决于城墙的有无。B。周王城、楚郢都的城墙从无到有,反映了它们在聚落形态上从低级到高级的跃迁。C。同处战国,齐、赵等都城有城墙,咸阳则没有,这种差异主要因为地理环境不同。D。除战国以外,其他朝代的都城遗址都没有发现城墙,说明它们基本没有防侮需求。4在谈“大都无坡”时,许宏特意论及作为“例外”的战国时期都邑,这样写有何作用?(4分)5书名中的“动态解读”指的是在观察都城形态变化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请结合二里头和东周王城的例子加以说明。(4分)语文试卷B第3页(共10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