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校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第一次联考(月考)历史试题,目前2025衡水金卷答案网已经汇总了全国名校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第一次联考(月考)历史试题的各科答案和试卷,获取更多{{papers_name}}答案解析,请在关注本站。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全国名校大联考2023-2024学年度高三第二次联考
2、2024全国名校大联考
3、2024全国名校联考卷
4、全国名校联考2024第二次
5、2023-2024全国名校大联考第二次联考
6、名校大联考2023-2024学年度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
7、全国名校联考2024高三第二次联考
8、2024年名校联盟优质校高三大联考试卷历史
9、全国名校联考2024
10、全国名校大联考2023-2024学年度高三第一次联考
历史试题)
(五)1.【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何尊铭文记述了“周成王营建成周、举行祭祀、赏赐臣子的一系列活动”,祭祀时祷辞有“宅兹中国,自之乂民”,这些记载都是研究西周政治活动的重要史料,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何尊铭文的记载,且何尊也不能代表青铜文明的最高成就,排除A项;何尊铭文中周成王的这一系列活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表现,但不能说明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一体,排除B项:材料虽有祭祀活动,但没有体现礼制文化,排除C项。2.【答案】B【解析】题目材料中,汉武帝在苍梧郡设置交趾刺史,旨在加强对地方的巡视监察,故选B项;刺史品级不高,不负责中央官员的选拔,排除A项;C、D两项是郡守等官员的主政职责,并非刺史的职责,均排除。3.【答案】B【解析】三国时期青铜弩机文物的出土,反映了当时军事对峙对兵器制造的影响,故B项正确;战国以后,中原地区铁器的使用已经比较普遍,排除A项;热兵器开始用于战争,是在唐朝末年以后,C项表述不正确;三国时期青铜弩机,与南北经济交流无关,排除D项。4.【答案】A【解析】宋代时期,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东亚等地区的交流非常兴盛,双方的交流丰富了双边文明内涵,故A项正确;B项“建立了”的表述错误,也与题意无关,排除:海上丝绸之路开辟于西汉时期,排除C项中国与亚洲国家的文明交流早在汉朝以后就得以奠定,排除D项。5.【答案】C【解析】康熙帝时期,由于“西学东渐”的影响,西方科技传入中国。材料说明“西学东渐”自明朝中期以后,继续得到发展,故C项正确;清朝的海禁政策,主要是针对西方国家的贸易,A项与题意无关;西方近代自然科学革命没有波及中国,排除B项,排除;由于当时西方的科技传入仅限于社会上层,“快速提升”与实际相悖,排除D项。6.【答案】A【解析】19世纪末,清朝部分官僚士绅积极投身近代棉纺企业的创办,反映出清政府对近代工业的鼓励政策,民族工业发展环境相对宽松,故A项正确;题干表格中,新增近代纺纱企业主要分布于上海、江苏、浙江,沿海近代工业并非均衡发展,排除B项: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加快了封建自然经济瓦解,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的增强,使得清朝封建统治基础遭受冲击,排除C项;题干史料缺乏对传统棉纺业与近代棉纺业的比较,无法反映棉纺业近代化转型的完成,D项也不符合史实,排除。7.【答案】B【解析】材料强调的是1916年的中华民族须解决的是如何再造青春中华,中国的出路在于摆脱旧的观念,勇往奋进,急起直追,而青年是最能担起此责任的,故B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教育革新和民主革命之事,排除A、D两项;材料强调的是青年要勇往奋进,与引旧传统割裂,去创造理想的中华,但无法推断出知识分子是主力,排除C项。8.【答案】C【解析】材料中毛泽东强调欢迎知识分子的重要性是为了“成事”“做事情”,结合当时抗日战争的重大历史背景可知,这里的“事”“事情”是民族革命战争一抗日战争,故C项正确;材料未提及阶级斗争并不代表淡化阶级斗争意识,排除A项;壮大知识分子群体、宣传知识分子作用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排除B、D两项。9.【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充分彰显,汇聚起强大力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八大以来,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成功举办了冬奥会、全运会等重大体育赛事,汇聚起强大力量,增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故C项正确;材料未提及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国文体事业发展和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排除B项;D项夸大了中国文体事业发展的影响,排除。10.【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由于“法老”“君权神授”,拥有绝对统治权力,故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法老”的地位和权力,没有体现中央集权与小农经济的信息,排除A、D两项;当时的埃及还不是封建性质的国家,排除C项。模拟小卷·历史第12页(共46页》
本文标签: